你的网站为啥没人看?可能是关键词没玩明白
说实话,我第一次做网站的时候,盯着后台数据差点哭出来。每天访问量两位数,其中一半还是我自己点的刷新。后来才明白,光把内容堆上去根本不够,得让搜索引擎"看得上"你——这就不得不提关键词排名这个玄学了。
你以为的关键词VS实际有用的关键词
刚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,觉得关键词就是往文章里硬塞行业术语。比如做烘焙教程,就疯狂堆砌"低筋面粉""打发蛋白""烤箱预热"这些词。结果呢?文章读起来像产品说明书,排名照样垫底。
后来发现个有趣现象:真正带来流量的,往往是"戚风蛋糕为什么塌陷""打发蛋白要多久"这种口语化长尾词。有次我测试把标题从《烘焙基础教程》改成《蛋白总打不发?3个新手必犯的错误》,流量直接翻了五倍。你看,用户搜索时根本不说术语,他们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敲键盘。
排名这事儿真不能太较真
我见过太多人(包括曾经的我)每天盯着排名波动患得患失。今天第3页明天第5页就急得跳脚。但说实话,前两页的差距可能就几个点击量的事。有个月我某个关键词在第二页徘徊,索性把文章开头那段重写得更像聊天——加了句"我知道你搜这个肯定被坑过,因为我也是",结果莫名其妙就冲进前十。
搜索引擎的脾气就像六月的天。有时候你精心优化的词纹丝不动,随手写的吐槽帖反而被推荐。后来我总结出个歪理:与其死磕算法,不如想想屏幕后面那个挠着头搜索的人真正要什么。
内容为王?得先让国王看见你
"酒香不怕巷子深"在互联网时代就是句毒鸡汤。我认识个写手,文章质量绝对顶尖,但关键词布局一塌糊涂。有篇深度分析被他起名叫《关于XX现象的若干思考》——这种标题放学术期刊还行,在搜索引擎眼里基本等于隐形。后来我们给改成《为什么你总在XX上吃亏?》,阅读量直接炸了。
不过要注意,玩关键词不是让你当标题党。去年有篇《五分钟学会XX》火遍全网,点进去就两行字加购买链接。这种套路现在早被算法识破了,轻则降权重则封号。最好的状态是:标题让人有点击欲,内容又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。
那些年我踩过的坑
- 盲目追热点:有次看到某明星同款关键词搜索量爆炸,连夜蹭热点发了攻略。结果人家品牌方早就买了竞价排名,我的自然搜索结果被挤到十八线。 - 工具依赖症:各种排名查询工具轮着用,后来发现它们数据互相打架。最靠谱的反而是自己开无痕窗口实测。 - 忽视本地词:做同城服务时,光优化"家政保洁"这种大词,后来才发现"XX区靠谱钟点工"才是真金白银。
现在我做新项目,会先花半小时模拟用户思维:如果是半夜急着找解决方案,会怎么搜?把手机输入法调成手写模式试试(这招能发现很多拼音误触产生的奇葩关键词)。
未来还吃不吃这套?
最近总有人说"搜索引擎过时了",但看看数据——超过70%的网站流量依然来自搜索。只不过玩法在变:语音搜索让长尾词更口语化,视频平台也开始搞关键词排名。我的建议是,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但篮子里的基本功永远有价值。
说到底,关键词排名的本质是搭建桥梁。一边连着用户的真实需求,一边连着你的优质内容。下次写文章前,不妨先对着空气问:"嘿,如果你遇到这个问题,会怎么百度?"答案可能就在问题里。